2022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复习

2022-10-20

语文是重点拿分科目,一定要抽空看看,了解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至少留出1个小时写作文,写够800字。如果前面的题目没有答完,最好也先开始写作文,之后再答前面的题。 语文考试题型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语文试题分为Ⅰ、Ⅱ两卷。Ⅰ卷 10 道小题,占 40 分。均为选择题,前6小题是语言知识及运用基础题,主要考察辨识字音、辨识错别字,辨析词义,正确使用成语,辨识病句及表意不明的句子,语句衔接连贯得体等。Ⅱ卷主要考察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歌阅读和写作,占 110 分。两卷题量总计20题,总分值 150 分,其中写作分值占比较高,为 60 分,写作也是易拿分项。 语文考试答题要求 1.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做题。2.因写作在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中占分比例偏大,因此考生不应忽视写作。近几年成人高考高起点的录取分数大概都在130分上下浮动,参加考试的考生只需三个科目总分达到130分以上,录取是没有问题的。其中语文科目是所有考生的重点拿分科目,参考的学员,都是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至少也学习了 6 年的语文知识,考试不用害怕和慌张。首先语文考试切忌迟到,空卷,漏题等。作为从小开始学习语文的每一位学中文的考生来说,基础差也是有基础。首先,选择题按照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走概率,一般是可以得 15-25 分左右。非选择题,主观思路按我们教学课件准备好的答题技巧,每题至少可以拿一半的分,20-25 分,直接选择放弃,就是放弃自己,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考生卷面干净,字迹清晰工整,运气好甚至达到 30-40 分。最为关键的是作文,成人高考语文一般都考的正能量方向,写作按我们准备好的万能作文模板学习准备拿 35 分是最低分。接下来教大家如何拿到高分,只要跟着我们掌握以下考点学习技巧,语文我们最少能拿 70 分。一、基础知识题(1-6题)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2.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6、【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二、现代文阅读题  # 答题技巧 #完成一篇阅读要读三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三、文言文阅读题  # 答题技巧 #文言文不像现代文,单凭看某句话很难答题,一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题。即使每句只有几个词都看不懂,也不影响理解全文。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四、古诗歌阅读题  # 答题技巧 #(1)抓意象、明意境,了解古诗文的意境。1)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如马致远的《秋思》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2)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解诗答题。(2)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了解古诗文风格。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描写景物类,基本上属记叙的一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边塞诗: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3)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五、作文 # 答题技巧 #1.审题要仔细:是否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要否自拟。2.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3.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用政治术语。4.语言要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5.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50字1分);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使用修改符号。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

2022-10-20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考试科目及分值分布A型题:1--84小题,每小题1.25分,共105分,单选题B型题:85-108小题,每小题1.25分,共30分,单选题X型题:109--120小题,每小题1.25分,共15分,多选题高频考点 医学综合试题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四个部分组成,考试内容也围绕这四大领域展开,下面是成人专升本医学综合常考考点,考生可做参考:1、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4、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5、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6、血浆渗透压: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7、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8、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9、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女:110~150g/l。考点归纳(一) 1、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❶ 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❷ 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❸ 生命伦理学 2、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3、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❶ 做人道理的感悟 ❷ 面对困惑的选择❸ 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4、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5、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6、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7、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 ❶ 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❷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❸ 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❹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8、医学伦理学原则:❶ 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a、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b、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❷ 有利无伤原则a、有利与无伤的关系b、医疗伤害的种类:技术性伤害;行为性伤害;经济性伤害;❸ 尊重与自主原则❹ 公正与公益原则  9、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10、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11、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12、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❶ 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❷ 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❸ 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❹ 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❺ 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❻ 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13、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权利的基本内容:❶ 病人的医疗权❷ 病人的参与医疗权❸ 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❹ 病人的隐私保密权。❺ 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❻ 病人的医疗监督权 14、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15、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❶ 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❷ 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16、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❶ 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义务是权利的前提;❷ 医生权利与病人权利的关系:医生权利服从病人医疗权;❸ 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的关系: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是统一体。 17、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 18、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❶ 义务性;❷ 意向性;❸ 自愿性;❹ 形式多样性; 19、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❶ 信息的揭示;❷ 信息的理解;❸ 自愿的同意;❹ 同意的能力; 20、知情同意的意义:❶ 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❷ 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❸ 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21、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 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  考点归纳(二)1、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的疾病有关信息的“信托行为”。 2、保密的意义:❶ 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❷ 是医—患关系维护的重要保证。 3、人体实验的原则: ❶ 知情同意原则❷ 有利无伤原则❸ 为医学目的原则❸ 实验对照原则。 4、高医学技术的价值: ❶ 科学价值;❷ 社会价值;❸ 道德价值; 5、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❶ 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❷ 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 6、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❶ 积极获取最佳疗效❷ 确保诊疗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疗❸ 竭力减轻病人痛苦❹ 力求降低医疗费用 7、器官资源的分配❶ 医学标准。❷ 非治疗标准❸ 综合因素标准。 8、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征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 9、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❶ 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❷ 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10、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❶ 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❷ 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11、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12、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❶ 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牺牲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❷ 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❸ 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❹ 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13、大脑不再有功能或已经没有功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死亡。指标是:❶ 对外部刺激或内部需要完全无知觉、无反应。❷ 没有自主运动或自主呼吸。❸ 反射缺失。❹ 脑电波平坦。 14、确定和推广脑死亡标准的实际意义❶ 使死亡标准更科学化。❷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❸ 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❹ 对于人寿保险、遗产继承、民事、刑事等各领域的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15、安乐死概念: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下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提出理智而一贯的要求,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16、安乐死的两个前提条件:❶ 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的病人;❷ 肉体和精神极端痛苦。 17、安乐死人道和伦理原则的分析:从医学伦理学的生命价值原则,自主原则,社会公益原则,维护生命尊严等出发。考点归纳(三)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3、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4、 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① 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② 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 月示 和 月东。③ 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④ 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5、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① 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 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考点归纳(四)1、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尿液有何变化?简述其变化机制。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3kg的家兔,血液量约240ml,注入血中的葡萄糖为5ml*20%=1(g),将使血糖升至约27.6mmol/L,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内含大量的葡萄糖,阻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出现糖尿,但尿液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2、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等小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3、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发出侧支,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系统。向大脑皮质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在大脑皮质终止区域广泛,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4、何谓突触后抑制?简述其产生机理。突触后抑制也称之为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增加(K+、CL-,尤其是CL-),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出现超极化抑制现象,表现为抑制。这种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所造成的,因此,称为突触后抑制。根据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和联系方式的不同,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5、碘缺乏病患者为何会出现甲状腺肿?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增多,作用于腺垂体,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或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6、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何不能突然停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增强,导致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肾上腺皮质逐渐萎缩,自身分泌的糖皮质激素量减少。如果突然停药,将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因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骤然停药。考点归纳(五) 1、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几个层次:一是做人道理的感悟;二是面对困惑的选择;三是幸福道路的寻求。 2、医学伦理学伴随着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医务伦理学→生物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 3、“全球伦理学”或“底线伦理”:就理论层面说,生命伦理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与现代的人权思想。就学科意义说,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坚持人性原则,维护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完整性。就实践性来说,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做出合理的选择。 4、临床判断中的医学技术判断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伦理学的判断解决的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应该与不应该”问题在医学日益社会化的今天表现得更为突出,更需迫切予以解决。因此,伦理判断在临床判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5、科学的任务是解决“能够”或“不能”的问题,伦理学的任务则是面对“应该”或“不应该”。生命科学能够“让男人怀孕”、“女人非性生育”,甚至可以“克隆人”,伦理学难道可以回避这些问题吗?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一书中说:“医学越是具有直接左右人的生命的力量,医生如何运用它就越成为大问题。医学的力量如果妥善应用,就可以给人类带来无量的幸福。但若滥用就很容易破坏人的生命。” 6、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医疗失人性化现象并存。 7、临床生命伦理涉及道德难题:①医学目的;②知情同意;③拒绝治疗;④医疗保密;⑤讲真话;⑥医疗伤害;⑦生育控制;⑧生殖技术;⑨脑死亡;⑩安乐死;⑪临终病人医疗;⑫残废新生儿处置;⑬医疗公正。 8、人的生命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有价值的,即有价值的生命是神圣的,毫无价值的生命,即使延长一小时,也并不神圣。 9、生命质量论主张以生命质量的优劣来确定生命存在有无必要。所谓生命质量是就个体的躯体、心理及认知能力等方面而言的。生命质量可有三个标准,即主要质量标准、根本质量标准、操作质量标准,只有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人或患者才有得到治疗的必要和意义。 10、生命价值论主张以生命的价值来衡量生命存在的意义,强调生命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 11、道义论又称义务论,是指以道义、义务和责任作为行动依据,以行为的正当性、应当性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 12、医学人道主义一直就是医学界坚持的最基本的道德思想。 13、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重视人的价值,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 14、临床伦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权利。 15、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不论称作什么,人道主义不外是这样一种主张,即认为人生只有一次,人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追求幸福,人的幸福本身就是对它自身的确证,而不必通过超自然的途径去寻求许可和支持;通常以上帝或天神的形式想象出来的超自然的东西,无论如何是不存在的;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相互间的自由协作,在这个地球上建立起和平美好的永久城堡。” 16、尊重病人体现在三方面:①尊重病人生命②尊重病人人格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考点归纳(六) 1、判断生命价值的高低或大小可从两个方面因素考虑:① 生命的内在价值,它是由生命的质量所决定的,它是判断生命价值的前提和基础② 生命的外在价值,它是由人格生命来体现的,即某一生命对他人、对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它是对生命价值做出判断的目的和归属。 2、生命的内在价值与生命的外在价值并非一定呈现出正比例发展的趋势。 3、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大小只能从生命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原则出发,依据生命价值是一个价值过程的特性去判断。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为才不偏离道德的轨迹,我们的职业才不偏离人道主义的航线。 4、现代医患关系的特点:① 医患关系的技术化② 医患关系的商业化③ 医患关系的民主化④ 医患关系的法律化 5、生物医学最大的道德问题是临床医学的“失人性化”。如前所述,医患关系的物化、分解与分离等技术化 的影响是临床医学失人性化的基础,而主要表现在临床活动的医患交往方面。 6、建立生物医学中的人道的医患关系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① 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② 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③ 发扬人类共有的同情心。一个医生既要做能够与病人交流情感的朋友,同时又要做超脱情感的冷静的科学家④ 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⑤ 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⑥ 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7、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 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医生的义务是医生行使其权利的前提,即医生行使其权利是为了尽一个医务工作者对病人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其次,要对病人尽义务需保护医生的权利的完整性,任何医疗之外的因素都不能干扰医生独立、自主地行使其权利。② 医生权利与病人权利的关系首先,医生的权利和病人医疗权利应该是一致的,而且医生的权利服从于病人的医疗权利。其次,医生的权利与病人的权利也可能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是由于病人权利与医生义务冲突时造成的。③ 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的关系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在总体上讲应该是一致的,病人的基本权利也就是医生的义务。如病人享有医疗的权利,医生有治疗的义务,病人有知情同意的权利,医生有解释与说明的义务,病人有要求为其保守秘密的权利,医生有不把病人隐私泄露给他人的义务等。 8、概括医疗伤害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① 技术性伤害② 行为性伤害③ 经济性伤害 9、不伤害——医学伦理的底线伦理不伤害原则即“临床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的伦理原则,是一系列临床伦理原则中的底线原则。 10、从原则优先序列来说,在医学生命伦理学的众多原则中,“一般主次序列是: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其次是有利与无伤原则,再次是公正的与公益原则,最后是病人自主原则”。 11、我们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权利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病人享有必要的和相应的医疗与护理的权利② 病人参与医疗和对疾病认知的权利③ 病人享有医疗自主和知情同意的权利④ 病人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⑤ 病人享有拒绝治疗和实验的权利⑥ 病人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12、医生干涉权是医疗中相对于医生一般权利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权利。医生一般的诊断治疗的权利是服从于病人权利的基本要求,而医生干涉权这一特殊权利正好相反,它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利以达到完成医生应对病人尽义务的目的的。医生干涉权也包含有父权主义的两个特点:即一是医生的行为是慈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二是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自己作出。 13、知情同意的伦理意义① 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② 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③ 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14、知情同意的伦理特征① 义务性② 意向性③ 自愿性考点归纳(七)1、临床医疗最优化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技术性的,更是伦理性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积极获取最佳疗效② 确保诊疗的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学③ 竭力减轻病人痛苦④ 力求降低诊疗费用 2、要解决器官移植的供体器官来源,必须切实解决脑死亡标准和与此相关的观念、文化这两方面的问题。 3、受体的选择:医学标准是器官移植选择病人合目的性、合伦理性的容观评价标准。 4、基因治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增强基因工程。 5、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从理论上讲既可治疗遗传病患者,又可使其后代不再患这种遗传病,它实际上是比体细胞基因治疗更为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 6、何谓脑死亡:脑死亡是指某种病理原因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致使脑组织机能和呼吸中枢功能达到了不可逆转的消失阶段,最终必然导致的病理死亡。 7、脑死亡标准的确立:美国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以下四条判定标准:①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病人完全丧失了对外部刺激和身体的内部需求的所有感受能力;② 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停3分钟(或19分钟)仍无自主呼吸恢复的迹象,即为不可逆的呼吸停止;③ 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运动反射(眼球——前庭、眼球——头部运动等)均消失,以及吞咽、喷嚏、发音、软腭反射等由脑干支配的反射一律丧失。④ 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小时或72小时内反复多次检查,结果一致者,即可宣告其死亡。 8、脑死亡标准的道德意义:首先,脑死亡是不可逆的,并且在脑死亡之后机体各个器官不久都会出现死亡。其次,脑死亡是不可逆的,并且在脑死亡之后人生命本质特征立即消失。再次,大脑是目前不可置换的具有主宰意义的器官。 9、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① 控制症状、减轻痛苦② 帮助病人接受死亡的事实③ 掌握说明病情的最佳方式④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⑤ 照顾好病人亲属 10、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可以给安乐死下这样的定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包括脑死亡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家属的合理要求下,经医生鉴定认可,用人为的医学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11、安乐死的前提与个人意愿一是对有行为能力或意识清楚的病人,自愿与非自愿安乐死的区别是有重要道德意义的;二是如果生命对于病人除了痛苦已无意义,而本人又没有行为能力,由别人代表他做出安乐死的决断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成人高考复习历年真题有用吗?是否会考原题?

2022-09-28

2022年成人高考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很多考生都想知道,往年成考考过的题目,今年还会再考吗?本篇文章给你解答。成人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考类似,每一年的试卷都是当年新编的,但是每一年的学习内容、范围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做成考真题,除了可以让自己尽快熟悉考试题型和考点外,还有什么好处呢?成考的真题都考过了,还会再出吗?我们学习的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重点几乎是不变的,不同的是知识的延伸范围。考试也是一样,无论怎么变化,考试的重点也是不变的。成考的题库不像医考,不像雅思托福,每年都在变化。成考的一个特点是一个同样的考题同样的选项老师随便改改就又扔出来考大家了,或者就变一下形式,从多选到单选,仅此而已。01往年题今年会不会考?原题不会有,但是相同的知识点考察是会有的!比如考同一个公式,只是需要带入的数不同。其实,大家分析过试卷就知道,还是基础性的知识占据了大部分。一些比较难的题,第一小问先考察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只要认真复习了都能答上,顺着这个知识点思考这道题的答题方向。这些规律也给我们的备考带了一些启示!02学会利用试题大家手中都有各式各样的题,但是很多人并不会合理利用好这些试题。首先,做完题目后要及时更正错误,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其次,对于错的题目要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这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如果是后者,就要再回归到课本中去,把这部分知识过一遍。另外,这些错题也要拿出来时常回顾,学会举一反三。03回归基础知识劝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性的、简单的内容上。成考试卷是以基础的内容为主,大家把基础的部分学好,稳扎稳打,上线就容易多了。成考专业课专业课考试有一个不太明朗的规律:论述题和选择题换来换去考。啥意思?论述题考过的过几年变成选择题出一出,选择题考过了放到案例里当一个小问题。今年考过的,过两年又出,同样前年考过的今年也可能跟着考。当然专业课的试题重复率没有那么高了。这是因为专业课的专业程度比较深,而咱们整整一本书都是重点,要考的东西很多,来不及炒冷饭呢!但请注意,高能预警:即使来不及炒冷饭,也有高频考点!三年考两次这种的高频!还不值得你注意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那些点,在出题人眼中很重要,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重点恒久不变!但也有突然有一年,这些高频考点都不考了,全部换了一批新考点!咋回事啊!!这还不简单,命题组长换人了呗!成考公共课有一部分人留言问到:现在做题感觉都是重复的,问我还有没有必要做新的题目。感觉到“重复”就对了!说明你们复习的感觉到位了!恭喜!这是复习得好的一个象征!曾经有一位牛逼老师总结过,他认为一份好的试卷送到一个复习得好的学生手上应该是这样的试题分布:40%的题目看完题目就选出正确答案。30%的题目读完题还要思考一下才能选出正确答案。20%的题目题目要读两三遍,反复思考后,才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当然也有可能选错。10%的题目几乎没见过,或者在书上瞄到过但没复习,或者难度很大,几乎很难通过平时的复习得分。说白了,叫做“冷门”or“超纲”!所以复习好的同学,至少70%的题目是能拿到分的啊,这足够过关了。这个比例是对身边的老师包括同学的反馈统计得出来的数据。

成考政治|专升本必背考点

2022-09-28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辨证法:1个特征,3个规律,5个范畴1、总特征:联系、发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重关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蝴蝶效应)(2)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新事物(好的)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中国成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论)2、3个规律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口子)(两点论)(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决定外因)(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时时处处都有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论)基本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1)度(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为质变做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起新的质变要注重积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机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讲究适度原则(方法论)基本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内部矛盾);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2)事物的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两个否定,形成一个周期(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3、五对范畴(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辩证关系)(1)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成考政治|专升本考点:认识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2.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7.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9.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社会实践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12.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4.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1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16.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从认识到实践18.事物发展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歪曲地表现本质19.真理是指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20.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2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2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23.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24.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5. 客观真理是指 :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27.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28.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2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3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成考政治|专升本考点: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1、唯物史观(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2)人口(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3)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成考政治|专升本考点:马哲考点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根据是:其一,这两对矛盾横贯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三大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部的矛盾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其二,这两对矛盾纵贯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始终,其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三,这两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标示着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具体性质和状态,规定着一种社会形态是发展壮大还是走向没落的基本过程和趋势,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等两大基本规律。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他社会矛盾都是这两对矛盾某个方面及某种形式的展开,是在这两对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解决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进一步说,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前提与基础,而包括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上层建筑是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产生并服务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所以在上述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人类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称为劳动,亦称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是人类生存以及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弄清楚人类具体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等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生产方式即人类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具体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中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生产力,二是生产中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称为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生产方式是具体的,在自身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生产方式不断发生着进步与变化,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等五种基本的生产方式。(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当生产力发展到原有生产关系容纳不了的时候,便要求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旧生产关系,建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是相对活跃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而二者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具体过程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当时生产力要求建立起来的时候,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基本上是适合的,因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就会越来越落后于生产力,从而妨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必须对生产关系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或改革,以尽可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已经落后到基本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在不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前提下调整与改革已经不可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必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通过根本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新的基本适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并表现为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又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就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第二,它是我们党确定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制定路线、方针、策略的客观依据。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第二,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依据。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的内容是生产关系,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生产关系都能进入经济基础,只有占统治地位、决定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性质的那一种生产关系才是支撑起社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并得到上层建筑服务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对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体现的是人们的政治关系,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另一部分是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的思想观念体系,体现的是人们的思想关系,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或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同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的矛盾统一体。社会形态是指一定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具体形态。经济基础揭示了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揭示了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所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就具体地、全面地揭示了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在自身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不断发生着进步与变化,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等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即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为了服务于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先进的经济基础支撑的是先进的上层建筑,落后的经济基础支撑的是落后的上层建筑。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即当一种经济基础进行内部的改革与调整时,必然也要求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当一种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基础代替之时,旧的上层建筑也或迟或早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方式是,根据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进行控制和调节。第二,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内容是,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残余和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萌芽。第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性质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即如果上层建筑服务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服务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一种社会形态建立初期,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这时二者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可以在该社会形态内部通过改革和调整加以解决。当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没落时期,经济基础已基本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的状况与经济基础领域中的变革要求也已经基本不适合了,这种矛盾就必须通过先进阶级的社会革命,消灭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旦建立起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就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新的基本适合,从而又开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新的矛盾运动。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永无止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社会形态不断更新。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不断发展。(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①它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全面地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避免犯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绝对化,甚至夸大为决定作用,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上层建筑决定论;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绝对化,完全忽视和抹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背离辩证法原则的机械唯物论。②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根本上是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但也必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合的环节和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依据这一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3.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成考语文写作指导

2022-09-28

成考语文总分150 分,作文占了60分,一般只要按要求完成写作,就可以拿到40-50 分。作文基本评判标准:①有自拟的题目;②段落合理;③字迹工整;④不跑题;⑤字数够600字。      关于写作,考生首先要做到科学安排写作时间,其次要能够巧妙拟定作文题目,最后要注意写作内容、素材的运用。科学安排写作时间(1) 提前准备      先阅读写作材料,认真审题,明确题意,看清要求。然后进行作文提纲和内容的简单构思,想清楚自己文章的大致结构、内容等等。(2)写作时间      在正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卷面美观整洁,字迹规范清楚,标点位置正确,段落和结构清晰明了。如果一不小心写错字,千万不要涂黑,一笔划掉。(3)检查时间      由于考试时间、考生状态等因素的限制,考生写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就需要在写完后进行一次检查:作文要写题目,字数要达标,不少于600字。作文拟题话题作文学生拟题常见毛病:1、题文不符,即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关联。2、过于宽泛,大而无当。如《交流》、《和平与发展》3、俗套。如《沟通有感》、《从沟通说开去》、《沟通给我的启示》好题展示1、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题《时间,带不走我心中永恒的记忆》《爱我,追我,别浪费我》《午餐1800 秒》《8•15》(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间在晨雾中飘落》《惜时如金》2、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题《剪不断》《藤》《她,还好吗?》《门前那条小河》《那双冻裂的手》3、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题《一切就在我手中》《握住,不放》《机会,请你把握》《柳暗花明又一村》《青春无限好》4、以“春”为话题的作文题.《点燃生命的季节》《与春共舞》《在春天成长》《春的向往》《春的脚步》《走进春天》5、要求文题中含有“美丽”二字的作文题《汗滴,诠释着一份美丽》《带上你的美丽跟我走吧》《梦不再美丽》《今夜如此美丽》《美丽,就这样脆弱》《拼搏,也是一种美丽》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例如:做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 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但上语文课,有的同学很喜欢,有的同学不那么喜欢。请以“语文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感受激情——《 多味的语文课》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片段组合——《语文课剪影》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      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为文。      如:《一双灵巧的手》 、《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手指家庭开会》。      以“年轻”为话题: 《为年轻起航》、《年轻就是财富》、《年轻成就未来》      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例如:①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 近比较烦,比较烦》②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③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④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作题《夕阳无限好》⑤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作题:《救救孩子》⑥以“年轻”的话题:《风景这边独好》《激情燃烧的岁 月》《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生命诚可贵,年轻价更高》写作素材——爱国名言1.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4.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7.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8.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拿破仑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1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11.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12.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1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6.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1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18.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19.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拿破仑20.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吴仲华2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2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23.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24.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 辉25.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林 耐26.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27.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28.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 坤2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30.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马雅可夫斯基31.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永远是孤独的。  ——尤今3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马 蒂33.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 迅34.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魂,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家人。——申宝峰35.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36.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37.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38.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居里夫人3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40.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 邦4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4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4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44.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4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46.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47.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48.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奥斯特洛夫斯基49.我无论作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50.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5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 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是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52.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53.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裴多菲54.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阿 ● 托尔斯泰55.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56.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57.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58.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59.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60.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么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成考英语|专升本词汇考点

2022-09-28

1、position,career,profession,work,job,occupation,vocation,employmentposition 职位,职务。另:方位,位置,态度,立场等;career 职业生涯,终生从事的职业;profession 尤指需要专门知识或特殊训练的)职业(如医学、法律、工程、教学等);work 强调工作的内容,不可数。可以做动词;job,强调工作的份数,可数;occupation 经常担任的行业,不一定有报酬。常常用于写简历;vocation 是指经过训练后从事的职业,需要一定职业技能;employment 带有雇佣关系的职业,领取工资以谋生计,有较固定工作的职业。2、pace,rhythm,step,measure,rate,ratio , speed,pace 步伐,节奏;rhythm (文学、艺术、戏剧等中的)节奏,韵律;step 脚步,台阶,阶层;measure 1,措施。2,测量,度量;rate 比例。常见搭配:at the rate of 以...的速度或比例;ratio 专业术语,比例,比率。用于经济学,数学,法律中,等;Speed 速度。常见搭配:At the speed of。3、cheque,receipt,ticket,label,mark,sign,signal,symbol,code,stampcheque 支票 ;receipt 收据,发票;ticket 普通用词,票 ;label 标签,标记。指详细的表示,如商品标签;mark 商标,标志。简单的记号。多指商标;sign 符号,记号。如交通标志;signal 信号 ;symbol 符号,象征。指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如十字架标志;code 密码,代码 ;stamp 邮票 。4、size,length,height,breadth,widthsize 尺寸,大小 ;length 长度 ;height 高度,身高 ;breadth 宽度,幅度。不但可以指物体的宽度。=width,还可以指胸襟、见解、观点、兴趣等的)宽广,宽宏(大度)。5、mind,view,vision,landscape ,picture,look,mood,temper,humor,passion,emotion,spirit,feeling ,attitudemind 观点 ,想法。心里想的观点;view 看法,观点,看见的东西产生的观点另:景色;Vision 视觉,视力,视野。书面用词,含义广泛,指人的视力或视野,也可指远见卓识;Landscape 风景;Picture 画面;Look 动词:看。名词:表情,神情;mood 心情,情绪;temper 脾气。Lose one’s temper , out of temper;humor 幽默,诙谐;passion 激情,热情;emotion 情感,情绪。(如爱、恨、惧、忧、怒等);spirit 精神,心灵,灵魂;Feeling 感觉;Attitude 态度。6、assurance,insurance,guarantee,safetyassurance 1,保证。2,保险,主要指人寿保险;insurance 任何类型的保险,也可指人寿保险;guarantee 保证书,保质期;safety 安全,平安。名词固定搭配1,balance between 平衡2,difference between 差异3,link between 联系4,Ambition for 雄心,抱负,野心5,sympathy for 对....的同情6,confidence in 对....有信心7,belief in 相信。Believe in 相信8,success in 成功 succeed in9,dependence on 依赖于。Depend on 动词形式10,emphasis on 强调11,impact on 对...的影响,对...的冲击12,influence on 影响13,pressure on 对...有压力14,stress on强调,重视15,advantage over 优越于16,have/gain access to 接近,使用17,attention to 注意18,attitude to 态度,看法19,exposure to 动词:expose to 暴露于,曝光于20,(in) response to 相应21,(in) accordance with 与....保持一致22,association with associate with 与....有关23,combination with 。combine with 同....结合24,compromise with 放弃,妥协25,contact with 与....接触,联系26,encounter with 与....相遇Occur;happen;take placeHappen强调偶然性;take place指有计划的使某事发生;occur是一般用词,可指某事情偶然发生或者按照计划进行,跟to短语时,表示“想到”,+somebodyRange;vary;change;alter;transform;turn;reformRange一个范围内的变动,一般与from连用表示从….到….变化。也可以是名词,1,一系列:a range of。2,变化范围,幅度;Vary 不规则的,断断续续的,因人而异的变化;Change 改变的与原物完全不同,以旧换新的变化;Alter 局部的,外表的变化,但特点不变;Transform 比vary 更彻底的变化。变革;Turn 外表,颜色,气味,性质等方面的变化,比change更通俗;Reform 改革transfer;transform;transmit;transport;transit;transplantTransfer 转移,转让;Transform 彻底的改变;Transmit 传播,传导(信号,天线,疾病等);Transport 运输。名词或动词。另:transportation 交通运输,名词;Transit 经过;运送。名词或动词;Transplant 移植、移种、移居comprise;consist;constitute;compose都有组成,构成的意思Comprise 及物动词,两种用法,整体和部分都可以在前,常用语主动语态,也可以用被动。be comprised of;Consist 只能用作主动。不及物动词,常用搭配是Consist of;Constitute 两个意思1,组成,构成,及物动词2,建立,制定。常用语主动语态;Compose 一般用被动语态 be composed of。interfere;intervene;interrupt;trouble;disturb;Interfere 干预,干涉。不及物动词。常与 with,in连用 。指未获允许干涉他人的事情;Intervene 干涉,干预,介入。书面用语,语气较重。常与in 连用。指介入争端,进行调停等;Interrupt 打断。vi和vt都可。注意和break in 的区别。Interrupt指打断(说话无法继续),break in指插话(说话仍可继续),非法闯入;Trouble 使烦恼,麻烦;Disturb 打扰,妨碍。rise;arise;arouse,raiseRise,vi,意为“升起,增高,增涨”----- rise(rose,risen);arise,vi,意为“开始发生,出现,产生” ----arise(arose,arisen;且arise from“起源于,发生于”固搭;raise,vt,意为“招募,养育,提高,举起,提出等含义;arouse,vt,意为激起,唤醒。be attracted to/by 被…所吸引;Be concentrated on 集中于;Be involved in 涉及,卷入,陷入;Be drawn to 被….所吸引。embarrass;disappoint;discourage;disappear;disasterEmbarrass 使尴尬,使窘促不安;Disappoint 使失望;Discourage使气馁,失去信心;Disappear消失,失踪;Disaster 名词:灾难affect; effect;impact;infect;reflect;influenceAffect 动词,影响。affect=have an effect on;Effect 名词:效果,效应。常常与on连用。动词:实现,产生;Impact 动词或名词:影响。指具体事件的影响(一般指收入,利润,利益等);Infect 传染,感染;Reflect 反射,反映;influence影响,“感化”。侧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一个人的行为或思想发生改变。adjust;adapt;adopt;suit;fitAdjust 1,适应;2,调整,校对+to 。主要用于调整角度、高度、光线等;Adapt 1,适应。一般用于适应新的条件或环境。用于适应的意思时,和adjust用法一样。2,改编,编写;Adopt 1,收养,抚养。2,采用,采纳;Suit 做动词时,表明适合要求,宾语一般是人。做名词指:一套衣服;Fit 一般用词,vi & vt。指人或物适合或适应某一目的或用途。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come to/ draw /arrive at/ reach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prevent;preserve;forbid;ban;prohibit;object;restrain ;oppose;fightPrevent 1,预防。2,阻止+from;Preserve 保护,保持,维持;Forbid 禁止,一般用 forbid sb to do sth;Ban 禁止,指由于社会压力或谴责而禁止做某事。一般用 ban….from sth/doing ;Prohibit 禁止。指法律等做出的正式规定的禁止。一般用prohibit sb from sth/doing ;Object 后加 to 为介词,意思是:反对,to是介词;Restrain,vt,抑制,克制,约束。名词:restrain;Opposevt或vi,反对。一般用oppose + sth 或 be opposed to do sth;Fight 打架,斗争.Fight against 反对。intend to; tend to;incline to ;lean to;be apt toIntend to 打算做某事;Tend to 倾向于;Incline to 常用被动语态 be inclined to do sth倾向于;Lean to 向….倾斜。意思为动作的倾斜;Be apt to = tend to 倾向于acquire;require;inquire;requestAcquire 取得,获得= obtain;Require 需要,需求;Inquire 打听,咨询;Request 请求,要求。cure,heal;recover;treatCure 治愈内科疾病,感冒,发烧,肚子疼,头疼等内科疾病;Heal 治愈外伤,伤口,烧伤等外科疾病;Recover 恢复(体力,健康,能力等);Treat 普通用词,宾语一般是人。指接受并治疗病人。harm;hurt;wound;injure;damage;disable;spoil;destroy;ruin;wreckHarm 指身体或感情上受伤,一般用 do harm to sb;Hurt 指身体或感情上受伤,及物动词,直接+ somebody;Wound 指在战争,暴力或武器中受的伤;Injure 在事故,灾难中受伤;Damage 指无生命物体的损坏,破坏;Disable 受伤致残;Spoil 由于纵容或者你爱造成的性情的扭曲。溺爱,宠坏;Destroy 指彻底的破坏;Ruin 由于外部原因,致使彻底毁灭;wreck车辆船舶的毁坏。

自考、成考、国家开放大学哪个含金量高?

2022-09-28

正准备报名学历提升的同学们是否经历过以下场景:听谁谁谁说成人高考挺好,又听说开放大学也不错,突然又冒出一个路人自考说更好,听完之后自己也已经懵了,到底哪一个才是更适合自己嘞?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三者的区别!一、入学方式01成考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学校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每年10月底周末举行一次,录取后次年春季注册学籍。0自考采取宽进严出的选拔方式,没有入学考试,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和科目,通过自学参加专业单科考试。分别在1、4、7、10月份考试(视省份而定),学生修够本专业全部学分,即可申请毕业。0国开开放教育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只要具备要求的相关学历及要求就可以注册入学。二、学习方式01成考主要有脱产、业余、函授等学习方式,目前以函授学习为主。函授:以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每学期集中面授一次,一般安排在考试前,时间为一周。毕业后,毕业证上会标明函授字样。02自考学生自主购买学习材料,自主学习,自主报名参加由当地自学考试办公室组织的考试,全部科目及格即可申请毕业。03国开网上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通过国家开放大学提供的文字教材、网络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协作学习。三、学制01成考学习时间根据院校教学计划要求,所读专业和学习方式不同,2.5年~5年毕业。02自考根据学生学习和考试进度,没有统一的时间要求,拿证最快,大专最快1.5年左右,本科最快2年左右。03国开实行学分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最短年限学制均为2.5年。四、招生院校0成考以省知名大学为主要办学力量,院校知名度高,专业范围广。02自考以省重点院校为主考院校,主考院校负责成绩审核,可由社会办学力量提供培训服务。03国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五、含金量很多考生反映自考“含金量”比成考及国家开放大学高,但其实不论是自考、成考还是国家开放大学,社会作用都是一样的,没有“含金量”高低的说法。六、毕业证书0成考02自考03国开本科专业成绩合格,可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电大)颁发的毕业证书,本科平均成绩75分以上,通过学位英语,毕业论文良以上可获得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总结三者没有好坏之分,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国家和社会认可程度同等的提升方式,所以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早决定、早备考、早拿证、早受益!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时事政治考点2021年11月

2022-09-21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装备订购规定》,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军队装备订购规定》共8章42条,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规范了军队装备订购工作的管理机制;坚持以战领建,明确保障战斗力快速生成的具体措施;贯彻军队现代化管理理念,完善装备订购工作需求生成、规划计划、建设立项、合同订立、履行监督的管理流程:破解制约装备建设的矛盾问题,构建质量至上、竞争择优、集约高效、监督制衡的工作制度。2、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11月3日,全国首条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一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芜湖市正式跨入轨道交通时代。此次开通的1号线全长约30km,沿城市南北向敷设,设高架站25座。全线开通后,除了提升城市品质之外,也将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撑。4、肖文儒获得“时代楷模”称号11月5日10时19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广目地球科学卫星(又称“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发射升空。广目地球科学卫星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6、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8、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11月13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一新建福 (州)厦(门)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拢,这意味着新建福厦铁路关键控制性节点已顺利打通。新建福厦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77.42公里,共设8座车站,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10、“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中国主场论坛在线举办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我国资本市场又一重 大改革举措落地。开市首日,81家首批上市企业集体亮相,成交金额95.76亿元,10只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超15亿元。1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公布11月18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大楼,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反垄断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切实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促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规范健康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竞争环境。14、习近平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 - 2023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16、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1500 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号” 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作出批复,同意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报告,决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一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和三名国家安全技术顾问。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职责是:监督、指导、协调、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国家安全技术顾问的职责是:协助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开展相关工作;就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履行职责相关事务提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