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
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将我国兵役基本制度由“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调整为“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国内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
10月2日,国内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这标志着芯片制造关键材料单晶纳米铜实现国产化量产。单晶纳米铜,成品直径为13微米,约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细,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
3、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
10月2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采集队顺利完成“珠峰种子采集2021”任务,在珠峰6200米地带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种子,刷新了我国采集植物种子的最高海拔纪录。
4、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400亿立方米
10月8日,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一一涪陵页岩气田宣布: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400亿立方米,创造了中国页岩气田累产创新纪录。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5、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
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确定。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飞行。
7、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卫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a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9、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
10月16 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国家版权局在开幕式上联合颁发了“2020 中国版权金奖”,图书《三体》三部曲、图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电视剧《大江大河》、电影《攀登者》、游戏《古剑奇谭》、舞剧《孔子》等6部不同类型作品获得2020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10、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再次刷新纪录
10月17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实现亩产1603. 9公斤。
11、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成功
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奧林匹克运动发祥地一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奧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12、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0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试车成功。该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达500吨,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高装填整体浇注成型燃烧室、超大尺寸喷管等多项先进技术,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14、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此次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重点展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现场共分12个展区,包括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区域创新、开放合作、科普等展区。
15、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16、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
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这部法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共7章62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陆地国界工作的领导体制、部门职责、军队的任务和地方人民政府职责等基本内容,以及陆地国界的划定和勘定、陆地国界及边境的防卫、陆地国界及边境的管理和陆地国界事务的国际合作等。
17、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第十三条规定,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18、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号交付入列
10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号交付入列。该船由中国船舶设计建造,隶属广东海事局。该船是全球首艘取得认证的智能大型公务船,也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装备先进、综合能力强的公务执法船。作为海事系统首艘万吨级深远海综合指挥旗舰,“海巡09”号具备高海况下的跨海区安全巡航及应急搜救能力,可实现空海一体综合执法和全球巡航救援。